太廟拆除廢棄看臺 還原古建群
1600余平方米臨建限期一個月拆除;拆除過程中全程灑水降塵,防止揚塵污染
廢棄看臺與太廟大殿僅一墻之隔。東城城管/供圖
太廟曾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因維護管理需要,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過一些臨時建筑物,其中就有一處占地1600余平方米的廢棄看臺及附屬建筑物,由于歷史原因一直沒有將其拆除。經多方協調,3月20日上午東城城管東華門街道執(zhí)法一隊開始對該處有將近60年的“臨建”進行了拆除。
據介紹,此處臨建的一墻之隔就是太廟大殿,周圍的12級看臺有的已經被施工工人拆除。據東城城管東華門街道執(zhí)法一隊副隊長李錚說,這些廢棄看臺及其他建筑物共計1600余平方米,近些年來由于不再使用,加上沒有管理維護已經破敗不堪,雜草叢生,消防設施也已荒廢,滅火器成了“擺設”。這樣的建筑物鄰近太廟古建筑群,就是一顆“危險的種子”,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并與周邊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影響了古建風貌以及游客游園觀光體驗。
為消除安全隱患、還原歷史風貌,東華門城管執(zhí)法一隊發(fā)現這一問題立即啟動相應程序,協同規(guī)劃、旅游、文保等部門約談太廟管理處。最終,經過多番交涉、溝通,太廟管理處同意拆除,在城管部門的監(jiān)督下,限期一個月拆除。
在拆除的過程中,李錚說:“由于這處臨建所處之地很特殊,所以基本上都是采取‘螞蟻搬家’式的拆除,盡可能低的影響來這里的游客觀光感受,特別是在拆除過程中全程灑水降塵,防止揚塵污染?!?/p>
據了解,下一步這處1600余平方米的臨建拆除后,太廟管理處將對之前占用的場地進行歷史風貌恢復,完善與周邊環(huán)境相適應的設施,對園區(qū)內的經營秩序進一步規(guī)范,營造良好的園區(qū)環(huán)境,提供更好的服務,展現太廟的悠久歷史文化和古建群風貌。
■ 解釋
太廟
太廟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天安門東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本朝先祖的家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畝,其建筑遵循周代“左祖右社”的規(guī)制,與社稷壇相對,是北京保存完整的大型明代殿式風格建筑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軸線申遺確定的14處遺產點之一。1950年,政務院會議決定將太廟改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由毛澤東親自題寫宮名,劃歸北京市總工會,并于當年“五一”作為首都職工文化活動場所對外開放。
■ 延展
太廟內住戶全部簽約騰退
去年11月下旬,太廟文物騰退啟動簽約,最終項目簽約率達100%。東城區(qū)表示,后續(xù)將對騰退區(qū)域進行環(huán)境整治。
由于歷史原因,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在太廟東北角區(qū)域、體育場看臺下、故宮端門東墻下共有73戶居民居住,嚴重破壞了文物整體風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2018年,按照北京新版總規(guī)及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下達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任務,要求基本完成太廟、社稷壇、天壇內住戶文物騰退。
去年11月在東城區(qū)政府、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精心籌備下,完成了項目資金對接、現場看房、居民動員等準備工作。并于11月22日正式啟動簽約,獎勵期內完成全部居民的簽約工作,簽約率達100%。待所有居民騰退后,文化宮將根據有關規(guī)劃進行房屋拆除及環(huán)境整治工作,最大限度恢復太廟歷史格局及風貌。
東城今年著手多處文物騰退
2019年,東城區(qū)將完成正陽橋疏渠記方碑等兩處文物的騰退,此外,還有多處文物也將推動騰退,包括央產、軍產和市屬文物騰退。記者昨日了解到,目前還在進行前期工作。
東城區(qū)住建委相關負責人此前接受采訪表示,2019年東城區(qū)會重點加強老城統籌保護,將中軸線申遺整治與“疏整促”工作高度融合。他提到,今年將推進地鐵8號線鼓樓大街站空間織補、南鑼鼓巷片區(qū)保護復興、永定門公園御道及正陽橋考古調查等9個項目?;就瓿珊甓饔^、正陽橋疏渠記方碑文物騰退,啟動實施西竺庵、朝陽閣等4處區(qū)產文物騰退項目,推動皇史宬等央產、軍產文物騰退。
正陽橋疏渠記方碑是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現在東城區(qū)紅廟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刻。清朝初年,天橋附近的水向東流出城時,天橋南的渠道經常淤塞不通,由于疏通效果明顯,所以乾隆親自書寫了碑文。(記者李玉坤)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