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4月16日電 題:“防”與“守”——國門“疫”線工作人員群像
新華社記者于力、高爽、丁非白
體溫測量、人員查驗、物資保障……疫情期間,在天空與陸地交界,遼寧沈陽的民警、機場工作人員用忠誠擔當在國門前筑起一道“防疫”堤壩。
“第一次”和“很多次”
“有一名旅客剛剛低燒,目前體溫正常,可以放行。請做好查驗準備?!被叵肫?月28日第一次聽到對講機里的情況通報,沈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李明澳仍記得自己當時心跳加速。
疫情防控期間,沈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同海關檢疫聯(lián)合,對特殊旅客進行查驗。科學、高效、嚴格的工作使旅客分流、隔離管控周期縮短6小時以上。
“旅客健康狀況不明,大家對病毒傳染性也只有初步了解,沖上去很需要勇氣。”教導員柳向榮回憶,他短暫猶豫由誰承擔第一次查驗任務時,耳邊傳來李明澳的聲音。
“我是黨員,我來!”
說著,李明澳快步走到休息室門口,利落地穿上防護服?!暗却龝r會胡思亂想,當看到旅客走來,我立刻冷靜,腦中只有一步步工作流程?!?/p>
完成查驗后,站在消毒霧氣中的李明澳松了一口氣,這時才注意到汗珠多到使他頭皮發(fā)癢,護目鏡也布滿水汽。
從那次起,李明澳多次承擔特殊旅客查驗工作。“和我一樣,大家都是有了第一次,就有了后邊很多次?!?/p>
“自防控境外疫情工作開展以來,我們篩查出入境數(shù)據(jù)13萬余條,向海關、衛(wèi)健委、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推送重點關注對象信息2萬余條?!鄙蜿柍鋈刖尺叿罊z查站邊檢處處長朱孟軍說。
“日”和“夜”
4月14日12時,隨著艙門緩緩打開,遼寧機場集團沈陽機場應急救援中心急救站站長孟境穿戴整套防護用具,走進機艙為入境旅客測溫。
1月22日至今,應急救援中心承擔著桃仙機場航班登機檢測、進出港旅客測溫排查等工作,累計登機測溫980多次,排查9500余人。
登機、測溫、下機——近3個月,他們的工作不分晝夜。
“最多的一天,登機42次。”應急救援中心主任張惠鈞說,3月27日共有42架飛機576人接受排查,測溫從9時開始到子夜結(jié)束。信息錄入完成時已近次日凌晨4時。
高強度防控工作背后,無人抱怨,只有爭先恐后:“我是醫(yī)生,這是職責”“國企員工,該有擔當”……
據(jù)統(tǒng)計,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應急救援中心急救站工作人員累計進港測溫53萬余人次,出港測溫126萬余人次;在航站樓設15個測溫點,執(zhí)勤4763人次。
“沖在先、守在前,護衛(wèi)遼沈出入關口,是機場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核心和關鍵?!睉本仍行狞h總支書記張道寬說。
“守候”和“被守候”
“大家放心,衛(wèi)生物資儲備充足,一定要注意個人防護,下勤別忘了洗手!”4月15日,沈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們剛剛抵達執(zhí)勤現(xiàn)場,負責物資保障的民警李小可一邊搬卸口罩和酒精洗手液,一邊大聲叮囑。
作為機關黨員服務隊一員,保障執(zhí)勤一線衛(wèi)生物資是李小可的任務?!巴聜兩弦痪€保障口岸安全,我就在身后守候他們。”
消毒液配制比例正不正確,重點部位定點消殺合不合格,同事每天體溫正不正常,防護用具佩戴正不正確……工作瑣碎而繁重,李小可總想把工作做得再細些。
“我在和疫情賽跑,只有比病毒先一步,防護措施才有效,同事健康才有保證?!眱蓚€多月間,李小可在廠家、藥房之間奔波了近800公里?!澳転榇蠹姨峁┒嘁粚臃雷o,跑再遠的路都值得。”
從前期資源緊張到現(xiàn)在保障充分,把好民警健康關是李小可心中一直緊繃的弦。“經(jīng)常有群體個人捐獻衛(wèi)生物資給我們。我們守護國門,他們守護我們,社會各界對一線民警的關愛讓我們倍感溫暖?!?/p>
檢查過現(xiàn)場消殺工作,李小可匆匆趕回站里?!坝钟幸慌栀浳镔Y正在路上,我要提前做好交接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