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2月9日電? 題:靠山吃山“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新華社記者黃浩然
都說“靠山吃山”是山民們的“活法”,和大山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陳月明,卻因為一種被當?shù)厝朔Q作“仙草”的藥材改變了“吃法”。
陳月明家住江西省銅鼓縣三都鎮(zhèn)理溪村,一座座丹霞地貌大石山高聳入云,經(jīng)年累月風(fēng)雨沖刷,將巖壁打磨得泛紅。理溪村3000余畝山地,半數(shù)以上是草樹不長的峭壁。
“別看這峭壁光溜溜,上面可長著‘仙草’。”陳月明說的“仙草”就是鐵皮石斛,其藥用價值高,受市場追捧。
今年57歲的陳月明,瘦小精干、古銅膚色,20歲出頭便開始上山采藥,過去采集的野生鐵皮石斛從每公斤3000元漲至每公斤5000元。
但采集鐵皮石斛異常艱辛,村民們腰綁繩索從山頂溜下,在巖壁上吃力攀爬、尋找,時常會遇見洞穴里的老鷹、胡蜂。理溪村作為深度貧困村,2016年貧困發(fā)生率達到12.6%。為了謀生活,村民們只能咬牙堅持上山采鐵皮石斛。
5年前,正當野生鐵皮石斛收購價格居高不下時,理溪村村民被迫“剎車”了——經(jīng)過20余年野生鐵皮石斛已被采摘殆盡。
“最難的時候,我背了60多斤的繩子,走了一天,爬了五六座山,一株都沒采到?!标愒旅髡f,那時村里人都覺得沒了鐵皮石斛的石頭山真沒出息。
但陳月明不信邪,他熟悉鐵皮石斛的生長環(huán)境,在鎮(zhèn)村干部們的幫扶下,開始嘗試在峭壁上種植。陳月明和4位村民投資60余萬元,成立“理溪村鐵皮石斛種植合作社”,將一根根石斛莖背在背簍里,下到巖壁上,用鐵錐在巖壁上鑿洞“栽種”。
靠這種“笨辦法”一個人花20天時間才能種上一畝,每一畝要種7萬多株。但3年后收到了成效,峭壁畝產(chǎn)最高可達200公斤,合作社僅靠賣鐵皮石斛鮮條每畝一年就能賺2萬多元,真正實現(xiàn)了“峭壁造藥田,畝產(chǎn)2萬元”。
此后,村里20余戶村民陸續(xù)加入合作社,先后種植了120多畝。理溪村黨支部書記鐘小強估算,目前合作社產(chǎn)業(yè)價值約達千萬,全村27戶貧困戶88人已于2019年全部脫貧。
村民不再窮守石頭山,而是藏富于山。陳月明說,大山的饋贈既能用完,也用不完,關(guān)鍵看怎么用。他們要做的就是給大山“還債”,合作社計劃今年將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
如今,銅鼓縣為鼓勵發(fā)展中藥材種植產(chǎn)業(yè),出臺獎補政策,多年生藥材每畝可補助1000元。在陳月明的帶領(lǐng)下合作社注冊成立自己的品牌商標,開發(fā)加工產(chǎn)品,試水直播帶貨。臨近春節(jié),合作社內(nèi)其樂融融,陳月明和村民們忙著揀選貨品、包裝貼標,將石斛花、石斛片、石斛粉等產(chǎn)品銷售發(fā)貨。
開春后,曾經(jīng)光禿禿的石頭山,將開滿金燦燦的石斛花,不變的是大山,變的是村民們越來越好的生活。